GTK 4.0图形工具包正式发布
租房遇到长租公寓跑路,创业遭逢共享办公空间倒闭,大概是今年年轻人最倒霉的写照。 据一位在共享办公空间租用工位长达 4 年的创业者所说,早前他担心自己租用的共享办公空间倒闭,会拿不到三个月的押金,就选择搬了出去,谁知道过了两个月,听朋友说真的倒闭了。 他知道,这种关门的情况在上半年时有发生,但他自己也没有感到多庆幸,新租用的共享办公空间远比以前差了许多,“此前一般都免费的活动场地,现在需要交钱才能用”,而有的干脆把活动场地也改成工位出租,尽量拉来更多的客户。 两三年前,创业者青睐共享办公,很大的原因在于租一个工位可以享受咖啡区、多形式休闲讨论区、会议室等多个公共区域,但现在这些似乎将不复存在。 这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创业公司数量的增加,催生和带动了市场对共享办公的需求,而共享办公的发展走向,背后则是一场创业浪潮的起伏。当创业热情消退,又如何支持起共享办公? 逃离多于选择 早在疫情期间,不少业内人士对共享办公就有预判,他们认为,共享办公面对的是在这次疫情中受到巨大冲击的中小企业。很多租用共享办公空间的中小企业,在现金流上可能出现问题,退租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方式。 但也有声音表示,这次疫情是一次扩充客源的机会,优客工场首席运营官称,共享办公场地多,租约也比较灵活,能够减少一些困难企业的经济压力。 而且共享办公可以承接甲级写字楼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用户。事实上,最近一年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确实在不断攀升,《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调研了解到,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持续上升,个别地段甚至突破 30%。 南宁市一栋甲级写字楼的招商负责人说,“今年跟往年不一样,出现部分租户退租的现象,同时客户对价格也比较敏感”。所以,共享办公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事实是共享办公比预期发展得更差,今年以来,We+ 酷窝正式宣布停止运营,Funwork 目前经营情况不甚乐观,退租了过半项目,方糖小镇关掉了其在北京的首个空间,还有一些共享办公空间被爆出资金链危机,出现拖欠租客押金的情况。 这意味着从甲级写字楼逃离的企业用户远远弥补不了中小企业大规模受损给行业带来的伤害,有数据统计,2020 年开年至年中,近半年的时间里全国注销的企业数超过 80 万。这其中不乏年轻的创业者。 中小企业离开共享办公,共享办公也在抛弃中小企业,转而拉拢更大体量的公司,以待转型。位于中关村核心地带的一家共享办公空间,有媒体发现留给个体租户的位置并不是很多,负责人表示,“如果几个人租工位的话,可以暂时先在这里办公,可一旦有人把这间整租下来,单个的就得移动到别的地方”。 但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共享办公。2017 年左右,国内外各大共享办公空间在全国落地,创业者们欢欣雀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一人一桌,也可多人一间,租期十分灵活。 一位来上海创业的程先生表示,我只付了一个座位费,会议室、WiFi 都免费用,茶水间的茶和咖啡免费畅饮,每个月每人还能有 120 页的打印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个工位起租,初创公司或自由职业者也能在上海市中心办公,这是以前没想过的。 共享办公因创业公司而兴起,直至今日,却无法靠创业公司存活。 共享办公留不住创业时代 如果按照互联网商业的用户思维来看,其实共享办公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因为创业者的公司一旦做大,他们是不愿意继续呆在共享办公空间,与他人分享办公场地的。如此一来,共享办公空间就存在核心用户流失的巨大风险。陌生人社交便是如此,在陌陌上结交了朋友,成为熟人后,社交关系反而会转移到微信上。 所以,对于共享办公行业来讲,不断吸纳新的创业公司或项目入驻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商业模式的持续运转。 今年疫情突发,年轻人对创业的热情被削减,但共享办公的消沉并非疫情所致。
有数据表示,2018 年共享办公在北京写字楼整体市场的成交占比差不多是 17%,而 2019 年这一数据只有2%。另外,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止到 2019 年,国内联合办公品牌入驻率在 90% 以上的只有 3.3%,有将近 70% 的品牌入驻率不足 7 成。 未来,不仅仅是为了搭建一个单一支付平台,而是能够借此实现向综合服务商的跨越。 传统科技巨头可以由此打造综合化的服务,从而将业务延伸至相邻市场或拓展新领域。针对商家,这种整合支付功能和其他金融解决方案能够提高商家的粘性和它们的收入贡献。 针对消费者,Z世代更注重商品和服务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这种渴望也扩展到了金融服务这个领域。可以为其提供更多产品来使盈利来源多样化,比如发展带有社交属性的电子钱包,满足Z世代的消费需求以增加其粘性,从而诞生出更多可挖掘的价值空间。 谷歌支付项目的负责人此前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款多功能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并掌握他们的资金。"因此,谷歌今年的布局理由正是在此,对于移动支付领域充满野心。 移动支付已经能够很好地与电商业务等线上交易达成不错的协同,只是美国线下使用现金和信用卡交易仍然是多数。因此,移动支付如何更好与线下场景相结合来提高交易规模,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球支付浪潮下国内支付市场格局风起云涌?
相较之下,由于营销推广上做得更好,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与线下场景结合得更加充分。虽然第三方支付并非源于国内,但是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相对发展更为成熟,电商业务的高渗透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