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凉山站长网 (https://www.083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拼多多大力投资农业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22 15:04:2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生态是一个循环,我们希望它是良性循环。一位华为员工对《财经》记者说,搭载鸿蒙 OS 的硬件厂商越多,才能吸引越多应用厂商开发 App;而越多适配的 App,才能促使更多硬件厂商采用鸿蒙,二者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反之亦然。 毫无疑问,最成熟、量最大,也

 “生态是一个循环,我们希望它是良性循环。”一位华为员工对《财经》记者说,搭载鸿蒙 OS 的硬件厂商越多,才能吸引越多应用厂商开发 App;而越多适配的 App,才能促使更多硬件厂商采用鸿蒙,二者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反之亦然。

  毫无疑问,最成熟、量最大,也最能承载各种应用的终端目前还主要是手机。

  未来支持鸿蒙的主要是华为自己的手机,但受芯片制裁影响,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出现下滑态势。研究机构 Canalys 数据显示,2020 年三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为 5170 万部,同比下滑了 23%,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三星。而在中国市场,华为也出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下跌,同比下降 18% 至 3420 万台。虽然高通表示已经拿到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证,但仅限于 4G 芯片和 wifi 等芯片,供货量多少也仍是未知数,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开发者犹豫不前。

  好消息是,刚刚分拆出去的荣耀可能会支持鸿蒙。此前据《科创板日报》和腾讯《深网》分别报道,荣耀 2021 年规划出货量超过 1 亿台,荣耀 CEO 赵明在员工沟通会上提出,荣耀的目标是国内手机市场第一。

  至于 OPPO、vivo、小米等其他手机厂商,眼下既没有安卓危机,和华为又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很难启用鸿蒙系统。

  简言之,未来如果仅靠华为手机的体量,恐怕对开发者并不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鸿蒙“1+8+N”战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拓宽支持鸿蒙的硬件数量,仍有待观察。
 

 今年 8 月 20 日,《黑神话:悟空》的实机展示视频发布,游戏的 3A 品质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围观,同时收获了无数的赞誉。而在宣传片的最后一句话是:白骨之后,重走西游。

  很多萌新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显然,这正是游戏科学主创“尤卡”团队对当年腾讯量子工作室(现已并入光子工作室)的《斗战神》项目,从白骨夫人的剧情之后就开始垮掉的那份遗憾的回应。

  作为当时《斗战神》的主策划,“尤卡”承受了巨大的非议,而《斗战神》项目的口碑崩盘,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游戏新资料片过于肝、过于氪的设定。

  13 年前“尤卡”在那篇著名的《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中提出了五个尖锐焦点:狗日的网络游戏产业,催生出一帮像我这样的狗东西,天天琢磨下面的五个命题:

  1、如何让玩家一直沉迷;

  2、如何让玩家吐出更多的人民币;

  3、如何让玩家拉帮结伙;

  4、如何让玩家相互仇视;

  5、如何实现隐性的现金赌博和金币交易。

  13 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游戏公司依然无法直面这五个问题(包括米哈游和莉莉丝)。毕竟口碑和收入这两件事是很难完全平衡的,而如果要在其中二选一,几乎所有的商业公司都会选择后者。

  这些互联网巨头和打游戏企业的内部独立工作室,需要拿成绩来换资源,这就是他们的 KPI。

  这种环境某种意义上也在扼杀那些工作室在创新上的胆量和念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黑神话:悟空》爆红之后,游戏科学会拒绝那些拿着钱找上门来的投资人。

  【结束语】

  据了解《原神》的先期研发投入超过 1 亿美元,《黑神话:悟空》最终的研发投入也不会太低。同时,这些研发投入是建立在3~5 年的研发周期之上。试想一下,当传统游戏公司内部项目负责人拿着这样一个3~5 年开发周期、6~7 亿投资预算的策划案去向领导请示时,成功获批的概率会有多大?

  米哈游和莉莉丝这些新生代独立游戏公司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游戏市场规则,也对游戏产品的研发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件好事,它们的成功正在给那些待在舒适区的巨头们带去一丝警示。
 

  古典互联网巨头需要什么?

  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就是,《原神》这样的游戏能不能在腾讯、网易等传统游戏大厂现有的内部机制下“诞生”出来?

  答案是有可能,只是难度要远远高于米哈游这样的独立游戏公司。

  大厂内部的赛马机制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不仅是腾讯、网易就连巨人、完美等游戏公司内部也有大量的独立工作室。它们除了那些自上而下的任务之外,还要做的事情就是以一个创业公司心态,自下而上地去完成精品游戏的制作。

  虽然是独立工作室,但隶属于集团内部的本质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独立自主”。

  商业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赚钱,一切均以利润为最终导向,所以那些独立工作室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历经层层的考核。

  自下而上做一款游戏,需要拿出一个完整的设想或者一个前期的 demo 来让上级部门立项审查。而开发过程中还会经历各种内部评审、测试等等,此后公司内部会针对相应的效果以及各方面的数据对产品进行投入分配。

  根据此前《朱思码迹》的报道称,腾讯内部有一个多达 20 多个维度的评估机制,要通过2~3 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考核,最后只会留下一个最能赚钱的(项目)。

  这是一种保险机制。但任何人都知道,游戏的开发大多是在赌,特别是那些立项标的就相对小众的类型。赌就代表着高收益和高风险,对于大企业内部而言,真正愿意接受这种高风险挑战的人永远是少数,更多的人愿意选择那些已经成熟且收益稳定的赛道。

  所以我们看到现阶段的互联网巨头以及那些传统游戏公司的主力产品,大多数都是经典 IP 或者游戏玩法的手游化,因为这种选择是最保险的,也能够得到公司内部的更多资源。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