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凉山站长网 (https://www.083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兄弟消失在2020

发布时间:2021-01-22 15:06:0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不同于外界的想象,华为并不只想建设一个安卓的替代品。从一开始,鸿蒙走的就是 IoT(物联网)的道路,即开发一个即能应用于手机,也能支持多种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按照华为的说法就是1+8+N战略 1 台华为手机、8 种智能设备、N个第三方合作商组成的超级终

 不同于外界的想象,华为并不只想建设一个安卓的替代品。从一开始,鸿蒙走的就是 IoT(物联网)的道路,即开发一个即能应用于手机,也能支持多种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按照华为的说法就是“1+8+N”战略—— 1 台华为手机、8 种智能设备、N个第三方合作商组成的超级终端池。

  目前与鸿蒙在设计理念上类似的主要是谷歌的 Fuchsia(紫红),后者的发展进度与鸿蒙比较,近日也已面向公众开源。

  华为与谷歌前后脚布局 IoT 操作系统,源于一个共同的判断:基于手机生态的增长已经到达临界点,人们正在迈进万物互联的时代。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无论是手机的出货量,还是移动 APP 的数量,以及消费者在手机上消耗的时间,从 2018 年开始不再增长,最近两年数据还在下降。第三方数据平台 Counterpoint 支持了这一说法,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分别下降了4%、1% 和4%。

  “过去十几年,开发者们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的红利,但现在流量瓶颈已经显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更多的应用入口和更好的应用体验。”他说。

  华为相信跨终端的鸿蒙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想象空间。在鸿蒙 2.0 Beta 版发布会上,鸿蒙初步显示了这种能力。

  京东、中国银联、优酷、科大讯飞等,已经提前受邀为鸿蒙开发了手机应用。华为得以展示了健康、出行、教育、办公、购物、娱乐、家具等多种鸿蒙系统应用的新场景。

  据京东零售产品总监王志强介绍,与一般京东 App 相比,鸿蒙系统上的京东版本应用场景更为多样,可以实现手机和手机、手机和大屏等多终端间的协作。比如,好友处于近距离时,可以在各自手机上比对商品;好友处于远距离时,可以在对方手机上提供购买建议;多人可以共享购物车拼单等。

  一位华为员工告诉《财经》记者,(京东等)这些案例只是提供的参考版本,让开发者感受鸿蒙的玩法,但具体还有哪些场景,需要大家发挥想象力。可以预见的是,人们未来的电子世界更加的融合,有可能一边在电视上上网课,一边用平板答题,或者在平板上看音乐综艺,在手机上实时跟随音乐玩节奏游戏。

  华为描述的前景虽然美好,但不容忽视的是,物联网操作系统诞生十多年了,一直是高度碎片化的状态,目前还没有谁真正将其做成统一、跨终端的模式,并不是人们不想,而是很难。华为若能跨过去,确实就不止解决操作系统卡脖子的问题,而是开创了新时代,但华为、以及谷歌能做到吗?
 

  过去几年各种建立在亏损烧钱补贴基础上的风口,让外界对于互联网公司先亏损后赚钱的模式早已习以为常。亏损丝毫不会影响那些站在风口上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生存都是建立在不断地外部输血之上。

  这样的大环境下,米哈游这样的游戏公司看上去有一些异类,因为它们一开始就不缺钱。根据此前《 晚点 LatePost》的报道称,腾讯和字节跳动都曾寻求投资过米哈游,而且提出的要求极低(条件极好),“不管米哈游开什么条件,只要能入股就可以。”

  但米哈游都意义谢绝了,因为它不缺钱。

  早在米哈游 2017 年提交的招股书中就显示,其 2016 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1.18 亿元,当时米哈游的估值是 36 亿人民币。3 年时间过去,米哈游的估值已经来到了 300 亿元大关。

  回到那个让张一鸣亲自试玩的游戏《原神》,虽然在从诞生那一刻起它就充满着争议和指责,但至少从现在来看它是“成功”的。

  发布两个月的时间,收入将近 4 亿美元,甚至作为国产游戏第一次获得 TGA 的提名,无论是是收入还是名气上《原神》都成到了。

  绝大多数人关注到的是《原神》的营收,这不奇怪,毕竟数字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原神》或者米哈游这次成功的背后有一个更应该被重视的关键点,就是其成功是建立在挑战了原有游戏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

  米哈游作为一个成立仅 8 年的游戏公司,成立至今也就发布过 4 款游戏,而且都是二次元导向的类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二次元内容都是非常小众的,尽管曾经的《崩坏》系列已经让米哈游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在那些大厂眼中这种过分垂直且小众的企业,并不是它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一点从腾讯当初错失投资叠纸游戏的机会一样,直到《恋与制作人》上线爆火之后其才追悔莫及
 

 他本人甚至说过一句让人绝望的话:未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失去工作。你看,伊隆·马斯克,并不比社区团购好多少。

  这在商业世界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但是,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并不是今天突然才有。蒸汽机被发明以后,工业国家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工人暴动。工人们占领工厂,打砸机器。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钢铁怪物抢占了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失业。是不是像极了码头工人占领码头?这样的戏码,一再上演。但是,今天来看,蒸汽机和集装箱,不但没有消灭工作岗位,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岗位。

  2017 年,《纽约客》的一张杂志封面刷屏了。未来,是被人工智能武装的机器人,提着公文包,拿着咖啡和智能手机,奔波于上下班的路上。而人类,只能沿街乞讨。这张封面,传递出巨大的担忧和恐惧。这种恐惧,从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恐惧。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未知。对未来的未知,更是对规律的未知。什么规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效率,是商业社会进步的唯一方向。这就是规律。只不过,这个“进步”,不会一蹴而就。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