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返回器贴满了暖宝宝
今年 4 月 2 日,软银已经彻底放弃以 30 亿美元收购 WeWork 股票的计划。WeWork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WeWork 的控股股东软银已通知 WeWork 董事会特别委员会,软银将不会完成其于 2019 年 10 月签署的要约收购。” 对此,WeWork 早期员工称软银的做法严重损害其利益,并直接将本已陷入资金匮乏窘境的 WeWork 再次推入深渊。 接手残局的 WeWork 董事长马塞洛·克劳尔(Marcelo Claure)在今年 2 月 12 日提出了未来五年业务整顿计划目标。他表示,期望本年度收益突破 10 亿美元,2022 年度首次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值。此外,他还提到计划到 2024 年,公司自由现金流超过 10 亿美元,适当时候额外增加 25 亿至 30 亿美元流动资金等。 伴随目标提出的是一系列举措,包括裁员、出售业务等。公开资料显示,WeWork 去年进行大规模裁员,员工总数从 2019 年最高 1.4 万人降到 5600 人,今年以来也频频传出裁员消息;同时 WeWork 还先后出售软件服务 Teem、编程学院 Flatiron School 和 The Wing 股份,终止纽约和巴尔的摩等地多个物业租赁协议。 今年 9 月,WeWork 中国宣布获挚信资本 2 亿美元追加投资,挚信资本运营合伙人姜跃平将出任公司代理 CEO。WeWork 母公司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其中国业务的控制权,仅保留了少数股权和董事会席位,同时将继续收取年度服务费,以换取使用 WeWork 品牌和服务,而挚信资本则通过投资获得了多数股份,成为 WeWork 中国的控股股东。 疫情之下,共享办公行业雪上加霜,经历种种波折后,分崩离析的 WeWork 试图自救,WeWork 的自我救赎究竟能否实现?共享办公未来又将走向哪里? 走不出的死胡同 作为共享办公的头部公司,WeWork 估值下跌、IPO 折戟后表现平平与其自身商业模式受质疑有很大的关系。 WeWork 于 2011 年正式推向市场,其联合创始人诺伊曼希抓住了当时美国的科技公司、年轻创业者、小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越来越愿意选择灵活的办公环境和联合办公的需求,于是租下写字楼的一两层将办公场地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提供给会员或公司办公和社交,并且每月向进驻的企业和个人收取会员费。 与传统房地产公司不同,WeWork 重视社群的搭建,凭借“打造创业社群”的理念,WeWork 营造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诺伊曼希望这家公司能够让创业家们聚集在一起,共享空间、服务和创意,以此帮助他们真正地实现创业。
因此,凭借舒适的硬件和室内办公环境和社群氛围,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增值服务,WeWork 被认为是颠覆传统小企业办公场地租赁业务模式。 在中芯国际公告介绍中,蒋尚义在台积电“牵头了 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关键节点的研发,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蒋尚义在 2003 年牵头“0.13 微米 SoC 低介电质铜导线先进逻辑制程技术”,击败 IBM 等一流半导体大厂,让台积电一举扬名。同样参与了这一研发的梁孟松的贡献度也只能排在蒋尚义之后。 2006 年,蒋尚义从台积电退休。不过在这之后,台积电在当时的总裁蔡力行带领下发展得并不好。继 2007 年量产 45nm 后,40nm 的良品率始终上不去,再加上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半导体市场也大幅萎缩。 2009 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重新披挂上阵(2005 年时张忠谋已退休),并请回了退休 3 年的蒋尚义主持技术研发工作。 蒋尚义回到台积电之后,开始主持 40nm 的研发工作,并成功在年底将 40nm 的良品率提升到了可商用的量产标准。此后,蒋尚义又带领台积电,切入到下一个最为重要的制程节点——28nm,并最终在 2011 年实现量产,从而在制程上,从落后三星及联电,实现领先三星及联电。 直到 2013 年 10 月,主导研发的执行副总暨共同营运长蒋尚义才再次正式退休。 2016 年 12 月,蒋尚义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由于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有约定,即在中芯国际期间“不做先进工艺、不可以和台积电起竞争冲突”。因此,在中芯国际期间,蒋尚义并未参与中芯国际的研发。 2019 年 6 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随后,蒋尚义出任了武汉弘芯 CEO,但是在今年 6 月份,蒋尚义辞去武汉弘芯的董事、总经理及 CEO 首席执行官等一切职务。之后,弘芯也陷入“烂尾”。 这两天,由于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引发的梁孟松辞职事件,网上很多网友吐槽说蒋尚义来大陆这些年没什么贡献,还把弘芯搞烂尾了,这确实是在胡乱让人“背锅”。弘芯的“烂尾”跟蒋尚义并无直接关系,其并不是弘芯的股东,也不是项目的发起人,弘芯“烂尾”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蒋尚义也是“被忽悠”了。 所以,此前在《南华早报》通过 LinkedIn 采访时,蒋尚义表示,“不幸的是,我在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公司的经历是一场噩梦!很难用几句话来形容。” 即便蒋尚义从弘芯铩羽而归,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还是力邀其重返中芯国际,并且职位进一步提升到副董事长,这也足见周子学对于蒋尚义的认可。 3、梁孟松与蒋尚义真的有旧怨吗? 前面提到,梁孟松与蒋尚义曾在台积电共事,当时蒋尚义担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而梁孟松则在其手下担任资深研发处长,二人也是台积电在 0.13 微米工艺上携手击败 IBM 的关键人物,这也是为何二人被业界视为“师徒关系”。 而梁孟松之所以离开台积电与蒋尚义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也是众说纷纭。 根据此前台湾《天下》杂志的报道,掌舵台积电研发多年的蒋尚义在 2006 年 7 月退休,因为台积电研发组织日益庞大,规划由两个研发副总,以“Two in a Box”的方式,分担技术长的职责。 一位是由来自英特尔,辈分较高的罗唯仁担任。而梁孟松和孙元成则成为了竞争另一个研发副总名额的竞争对手。两人年纪相近,立功升迁都亦步亦趋,也都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学会(IEEE)院士,在内部传为佳话。 在梁孟松和孙元成这两个人当中,梁孟松一度被视为蒋尚义的“接班人”,成为台积电的研发副总,理由有二:一是梁孟松当年帮助台积电建立了先进制程模组的研发和量产模式,有功劳;二是他深得蒋尚义“真传”。 几年前,蒋尚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我相信他(梁孟松)有相当大的期望,我离开时,他会是其中一个(研发副总)。”
但是,根据业内流传的消息显示,在蒋尚义正式退休之前,梁孟松从 2006 年开始遭到周边同事排挤,蒋尚义退休后,孙元成得到了升迁,成为了另一位研发副总,梁孟松却成为了罗唯仁的下属。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