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凉山站长网 (https://www.083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2020中国年度AI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2021-01-22 15:16:4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一年前在二级市场灰头土脸的共享经济,现在似乎迎来了翻身时刻。 12 月 10 日,美股市场迎来了今年截至目前的最大 IPOAirbnb 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募资约 35 亿美元,上市首日收盘报收每股 144.71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113%,市值逾 864 亿美元。 另一位

 一年前在二级市场灰头土脸的共享经济,现在似乎迎来了翻身时刻。

  12 月 10 日,美股市场迎来了今年截至目前的最大 IPO——Airbnb 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募资约 35 亿美元,上市首日收盘报收每股 144.71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113%,市值逾 864 亿美元。

  另一位共享经济鼻祖 Uber 在经历去年的市值“腰斩”惨剧后,今年也逐步走出阴霾:自 11 月开始,Uber 迎来股价上涨,该月初,Uber 市值涨超 200 亿,涨幅达到 38.4%,一举扫清了此前颓势。截至 12 月 16 日收盘,Uber 总市值为 890.53 亿美元。虽然离估值巅峰仍有一段距离,但市值回暖的迹象也十分明显。

  Airbnb 和 Uber 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将一度陷入极大质疑和争议的共享经济带回上升通道,但是,热闹并不属于共享经济赛道的每一位玩家,例如去年冲刺 IPO 失败的 WeWork。

  自去年冲刺 IPO 失败后,WeWork 陷入持续动荡中,与共享住宿、共享出行开始回暖的表现相比,共享办公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WeWork 这家共享办公鼻祖未来究竟如何?共享办公商业模式能否跑通?

  钱烧了,然后呢?

  属于共享经济的 2019 年是黑暗的,一众事件中,WeWork 冲刺 IPO 失败堪称最大败笔。

  2019 年 8 月,WeWork 向 SEC 提交招股书计划冲刺 IPO,仅一个多月后,备受质疑的 WeWork 就宣布撤回 IPO 招股书,退出上市计划。这一出人意料的事件被称为当年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深究不难发现,WeWork 自身商业模式的巨大缺陷与混乱的内部治理是导致黑天鹅出现的根本原因。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WeWork 的败局早已注定。招股书显示,WeWork 自成立以来就连年亏损,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分别净亏损 4.30 亿美元、9.33 亿美元和 19.27 亿美元。去年 10 月以来,频有消息传出,称如果没有现金注入,WeWork 将在该年 11 月中旬耗尽资金。WeWork 着急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稳住公司现金流的考虑。
 

  12 月 15 日,中芯国际发公告宣布,委任蒋尚义为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成员,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生效。但是,蒋尚义的回归中芯国际的人事变动,却直接引发了中芯国际现任联席 CEO 梁孟松的辞职。

  中芯国际 16 日公告称,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条件辞任的意愿。本公司目前正积极与梁博士核实其真实辞任之意愿。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层人事变动,以本公司发布公告为准。

  而对于梁孟松辞职的原因,梁孟松本人在报告的辞职声明中透露的信息来看,似乎是因为,中芯国际董事长邀请蒋尚义重回中芯国际担任副董事长一事没有提前与梁孟松沟通,使其认为不被尊重,认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故而提出辞职。

  不过,“没有提前沟通”显然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也使得外界对于梁孟松辞职的真实原因争论不已。

  有观点认为,中芯国际管理层这是在“卸磨杀驴”,因为美国制裁导致先进制程发展受阻,梁孟松的重要性被大幅削弱,故而引入蒋尚义来做副董事长,进而逼走梁孟松;

  也有观点认为,梁孟松与蒋尚义之间有旧怨,虽然二人被业界视为师徒关系,但是梁孟松在台积电期间曾经受到蒋尚义打压,因此当蒋尚义再次成为梁孟松的顶头上司,引发了梁孟松的强烈不满;

  还有观点认为,梁孟松在中芯国际的实际作用有限,并没有达到中芯国际的预期,而梁孟松也早已有离开中芯国际的打算,此次只不过正好是借着蒋尚义回归一事挑明。

  事实真相究竟是如何呢?我们在下结论之前,还是需要来理清一些基本事实和问题。

  1、梁孟松作为技术大牛,这是业内公认的

  资料显示,梁孟松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处理器大厂 AMD 工作几年,在 40 岁那年(1992 年)返国加入台积电。

  梁孟松的恩师与博士指导教授,正是曾任台积电首席技术官的伯克利电机系教授胡正明,举世知名的 FinFET 发明人。
 

  我们也看到,游戏在积极地和云游戏、AI 这些新技术融合,做过去做不到的事。上个月《逆水寒》刚刚在游戏里,举办了一个 AI 学术顶会。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在虚拟世界里举办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大家可以想象,300 多个全球 AI 专家,穿着宋代服装,在游戏里开会,做学术讨论,看论文墙展的场面。相当刺激,也相当有现实感。

  游戏不会只是一种杀时间的娱乐工具。游戏不是真实生活的反面,而是真实生活的镜子。这些话,疫情之后,很多人的感受会更深。一款好的游戏,可以照进现实,直面人的精神世界,传递积极情绪,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未来的游戏,会以强⼤的技术和内容容纳度,提供不同产业新构想,降低现实世界创新成本,乃至拓宽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游戏是⼀种综合的、同时也是⾛在科技前端的先锋性⽂化产业,对电影、⾳乐、图像、⽂学、戏剧,还有 VR、AR、AI 等不同艺术和技术领域,有很⼤的包容性、延展性。

  ⼩到⼀个 IP 在⽂创领域的跨界结合,⼤到融入整个城市发展的脉络,甚⾄⼈的⽣活、⼯作、教育和消费,游戏所提供的可能性,会带领我们到一个闻所未闻,也不可想象的领域。尤其对城市⽂旅产业。当游戏嫁接到城市发展的枝桠上,游戏成了城市的延展,而城市成为了游戏的土壤,会是什么感觉?

  除了给游客和生活在里面的人独一无二的体验,对城市⽽⾔,可能也是⼀个⾮常长效、可持续、高净值的新经济模式。得益于游戏的模拟感、交互性、大数据演算能力,我们可以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现实世界的低成本预演。它既具备了从虚拟走进现实的能力,也具备了让真实在游戏世界落地的空间。

  借助⼀些未来科技⼿段,医疗、教育这些产业领域,乃⾄新技术、新规则、新社会治理⽅式的应用,如果可以对游戏做出有效的借鉴、交叉创新,相信最后的产出一定会⼤⼤降低现实世界的创新成本。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整个行业用了将近 20 年,让游戏这条路变得越来越宽。下⼀个 20 年,我们需要做的是,继续用行动来获得尊敬。

  我也经常拷问⾃⼰,这个⾏业创造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娱乐的附庸,还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工具?其实,我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都会写下不同的答案。

  我很期待,游戏的积极面可以在全领域、全社会引发一场永久性的连锁反应。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到全人类的精神文明,从一代人传向下一代人,未来游戏可以嵌合历史的轨道,真正有所积淀,有所贡献。这是游戏产业给我们的重要课题。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