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CEO毛文超:小红书为何能成为新一代“流量洼地”?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讯)毛文超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上海交大到斯坦福,所向披靡。 2012年,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还在斯坦福求学的毛文超,看准时机,接到徐小平第一笔投资后,于2013年10月上线了“香港购物指南”APP,正式推出海外购物分享社区。 6年过去了,今天,超过3亿年轻人在小红书社区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标记生活的点滴,分享吃穿玩乐买的真实日常。小红书也完成了从最初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到现在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成为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CEO来了》第二季压轴节目,由腾讯大学总监安娜,对话小红书CEO毛文超,这也是毛文超极少的公众曝光时刻之一。 以下是访谈精华节选,文末有完整视频链接。 关于社区内容和氛围 良好的社区,需要热心“朝阳群众”一起维护 安娜:小红书最初只分享海外购物经验,今天用户在上面分享生活的方方面面,平台做了哪些动作去牵引? 毛文超:核心逻辑是:关注的单点是人,而非内容。我们最早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叫“香港购物指南”,我们关注2013年12月圣诞打折季会去香港购物的用户,他们是产品的第一批用户,也是中国消费领域里最见多识广的人。 除了香港,这群人还分享去日本、美国、欧洲购物的体验。 从那个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人是活动的,生活方式是流动的。所以我们很早就会看,各领域里最有代表性和生活力的人,有没有来到小红书。我们不关注是否能把购物这个场景做到特别极致,但关注小红书能不能让来到这里的人有归属感,有了归属感,他就会把他的人生,记录在这里。 归属感来源于什么呢? 打个比方,你来到一个新城市,一定有一个大的trigger point(触发点),可能是一个新学校、一份新工作、一段新感情。但愿意留在一个城市,通常是因为在这儿生活非常舒适,能交到朋友,能找到自我。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力气,把这个“城市”变成一个宜居的地方。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质,吸引不同的人,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由人产生的,而不是由这个城市直接产生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底层价值观问题,我们总结小红书这个“城市”的气质,是真实、美好和多元。我们也思考了很多,如何通过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证小红书的这个气质。 安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小红书做了哪些事儿,有利于营造分享氛围呢? 毛文超:我看过一本研究美国城市兴衰的书《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研究如何运转城市,研究不同治理手段下,城市各街区产生不同的繁荣与衰败。有一点我记忆非常深刻:书里面提到一个研究,警察最多的街区通常是最危险的。但那些繁荣城市对街道的设计,街道两旁都对着居民家里的窗户,街区虽然没有警察,但是会有邻里监督,一旦有犯罪就会打电话报警,这些居民自发地在维护街道的安全。 从这个例子我们得出很多启示:良好的社区氛围,需要热心的“朝阳群众”一起维护。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找出并激励平台上的热心“群众”,邀请他们一起维护社区的真实美好多元;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探讨社区内的行为准则: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虽不鼓励但可以允许?哪些是不允许的?大家花很多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并设置举报、陪审团等机制,去建立一个互助和维护的体系。 安娜:有一些批评声音,认为小红书催生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你怎么看? 毛文超:有人想过更好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是很好的,比如你想要一个更好的包包,你想要一份更好的工作,你想要一段更好的感情,这些都是你想要变得更好的一种方式;不好的是你投机取巧或不愿意付出努力。 (编辑:凉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